池凌

来自EaseCation Wiki

声明
欢迎来到Easy Ciência Wiki。 本页面仅供参考,非专业教辅资料。在读学生请以学校授课内容为准,不可基于本页面学习。违反本声明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读者自行承担。

Critter部分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2. 能进行新陈代谢
  3. 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4. 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 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6.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特别提醒:生物与非生物的判断依据是看该物体是否具有生命现象和是否综合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的分类

1.分类方法

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为: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分类等级最低的是 最高为

分类等级越高,同类生物的共同点越少 分类等级越低,同类生物的共同点越多

2.分类表

生物 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病毒
植物 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
动物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3.种子植物

类别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分布广泛 有根 茎 叶 种子

胚珠外无子房包被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种子
被子植物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胚珠外有子房包被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4.孢子植物

类别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生殖方式
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 水中 无根 茎 叶分化 孢子
苔藓植物 阴湿环境 有茎 叶 假根(不算根)
蕨类植物 阴湿环境 有根 茎 叶分化

5.脊椎动物

类别 生活环境 形态结构 呼吸器官 生殖方式 体温
脊椎动物 鱼类 水生 体表有鳞片 多数体外受精 卵生 不恒定
两栖类 幼体水生 成体水陆两栖 体表裸露 幼体用腮 成体用肺和皮肤 体外受精 卵生
爬行类 陆生 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体内受精 卵生
鸟类 体表覆盖羽毛 恒定
哺乳类 分布广泛 多为陆生 全身被毛 体内受精 胎生

6.无脊椎动物

类别 动物名称 形态结构
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 变形虫 草履虫 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腔肠动物 水母 水螅 珊瑚虫 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 身体辐射对称
扁形动物 猪肉绦虫 涡虫 摄食和排泄同一个开口 身体背腹扁平
线形动物 蛔虫 身体线形 不分节 有肛门
环节动物 蚯蚓 身体细长 有许多体节 有肛门
软体动物 蜗牛 海螺 身体柔软 大多数有贝壳
棘皮动物 海星 海胆 海参 体具尖刺 生活在海洋中
截肢动物 蝗虫 龙虾 蜘蛛 蜈蚣 蝴蝶 身体和足分节 有外骨骼

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动物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细胞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

名称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不同点 细胞壁 无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液泡
叶绿体
相同点 细胞核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细胞膜:保护细胞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液泡:内有细胞液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并储藏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中

2.组织

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植物的五大组织及功能

植物组织 功能 举例
表皮组织 细胞排列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叶表皮
输导组织 具有输送功能 导管与筛管
营养组织 具有储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叶肉
机械组织 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叶柄
分生组织 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 根尖

动物的四大组织及功能

动物组织 主要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保护 分泌和吸收物质 人的皮肤 内脏 器官的表面

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运输与支持 血液 软骨 肌腱
肌肉组织 收缩或舒张 产生运动 四肢 躯体 心肌 胃壁 肠壁等
神经组织 接受刺激 产生并传导兴奋 脑 脊髓和周围神经

3.器官

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
生殖器官
果实
种子

4.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几种生理功能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Ciência física部分

开普勒三大定律

  • 第一定律(椭圆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行星轨道半长轴a的立方与公转周期T的平方之比为常数,即a³/T²=k=GM/(4π²) 其中M为中心天体质量,k为开普勒常数,G为引力常量。

物理部分待完善

Chemistry部分

常见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种类 中文名 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备注
氧化物 四氧化三铁 Fe3O4 232(8*29) 铁72.4%
氧化铁 Fe2O3 160(8*20) 铁70%
氧化亚铁 FeO 72(8*9) 铁77.8%
氧化铜 CuO 80 黑色固体
有机物 酒精 C2H5OH 56 燃烧
葡萄糖 C6H12O6 180 应该不考
甲烷 CH4 16 常考的有机物
盐酸 HCl 36.5 通常配偶数倍
硫酸 H2SO4 98
碳酸 H2CO3 62 只用记酸根
氢氧化钠 NaOH 40 和钙一样?
氢氧化钙 Ca(OH)2 74
氢氧化钡 Ba(OH)2 171
氢氧化钾 KOH 56 和铁一样?
氢氧化镁 Mg(OH)2 58 白色沉淀
氢氧化铜 Cu(OH)2 98 和硫酸一样?
氢氧化铁 Fe(OH)3 107 红褐色沉淀
碳酸钙 CaCO3 100 常识
硫酸钡 BaSO4 233 死沉淀
氯化银 AgCl 143.5 死沉淀
碳酸钠 Na₂CO3 106 常考
氯化钠 NaCl 58.5 常考

常见单质化学式

物质种类 物质名称 化学式 备注
非金属 氢气 H₂ 最轻气体
氮气 N₂ 空气主要成分
氧气 O₂ 助燃气体
氟气 F₂ 无色 有毒气体
氯气 Cl₂ 黄绿色 有毒气体
C 固体单质
金属 Mg 银白色金属
Fe 银白色金属
Cu 紫红色金属
Al 银白色金属

氧化物

物质名称 化学式 文字表达式示例(生成反应)
H₂O 氢气 + 氧气 → 水(2H₂ + O₂ = 2H₂O)
二氧化碳 CO₂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C + O₂ = CO₂)
一氧化碳 CO 碳不完全燃烧:2C + O₂ = 2CO
氧化铁(铁锈) Fe₂O₃ 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4Fe + 3O₂ = 2Fe₂O₃
氧化钙(生石灰) CaO 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₃ = CaO + CO₂↑
四氧化三铁 Fe3O4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3Fe + 2O2 = Fe3O4

酸、碱、盐

类别 定义 物质名称 化学式 对应反应示例(文字表达式)
在水中电离时 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盐酸 HCl 锌与盐酸反应:锌 + 盐酸 → 氯化锌 + 氢气(Zn + 2HCl = ZnCl₂ + H₂↑)
硫酸 H₂SO₄ 铁与硫酸反应:铁 + 硫酸 → 硫酸亚铁 + 氢气(Fe + H₂SO₄ = FeSO₄ + H₂↑)
硝酸 HNO3 铝与硝酸反应:铝 + 硝酸→ 硝酸铝 + 氢气 (2Al + 6HNO3 = 2Al(NO3)3 + 3H2↑)
在水中电离时 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氢氧化钠 NaOH 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盐酸 + 氢氧化钠 → 氯化钠 + 水(HCl + NaOH = NaCl + H₂O)
氢氧化钙 Ca(OH)₂ 生石灰与水反应:氧化钙 + 水 → 氢氧化钙(CaO + H₂O = Ca(OH)₂)
氢氧化钡 Ba(OH)2 氢氧化钡检验+反应二氧化碳:氢氧化钡 + 二氧化碳 → 碳酸钡 + 水(Ba(OH)2 + CO2 = BaCO3↓ + H2O)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氯化钠 NaCl 中和反应产物:盐酸 + 氢氧化钠 → 氯化钠 + 水(HCl + NaOH = NaCl + H₂O)
碳酸钙 CaCO₃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钙 → 碳酸钙 + 水(CO₂ + Ca(OH)₂ = CaCO₃↓ + H₂O)
硫酸铜 CuSO₄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 + 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硫酸钡 BaSO4 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氯化钡 + 硫酸钠 → 氯化钠 + 硫酸钡(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
氯化银 AgCl 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氯化钾 + 硝酸银 → 硝酸钾 + 氯化银(KCl + AgNO3 = KNO3 + AgCl↓)

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钙钠镁铝锰锌 铬铁镍 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K Ca Na Mg Al Mn Zn Cr Fe Ni Sn Pb (H2) Cu Hg Ag Pt Au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 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金属越容易变成离子

化合反应

2种2种以上的物质生成1种物质的反应

一般形式:A+B=AB

反应名称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碳燃烧 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C + O2 =(点燃)CO2
制取熟石灰 氧化钙 + 水 → 氢氧化钙 CaO + H2O = Ca(OH)2
制取小苏打 碳酸钠 + 水 + 二氧化碳 → 碳酸氢钠 Na₂CO₃ + H₂O +CO₂ = 2NaHCO₃

分解反应

1种物质生成2种2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一般形式:AB=A+B

反应名称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水电解 (通电) 氢气 + 氧气 2H₂O (通电) 2H₂↑ + O₂↑
碳酸分解 碳酸 (Δ) 二氧化碳 + 水 H₂CO₃ = CO₂↑ + H₂O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 (Δ)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KMnO₄ = K₂MnO₄ + MnO₂ + O₂↑
加热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 (Δ)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Cu₂(OH)₂CO₃ (Δ) 2CuO + H₂O + CO₂↑
高温煅烧石灰石 碳酸钙 (高温) 氧化钙 + 二氧化碳 CaCO₃ (高温) CaO + CO₂↑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一般形式:AB + CD = AD + CB

反应名称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钠中和 盐酸 + 氢氧化钠 → 氯化钠 + 水 HCl + NaOH = NaCl + H₂O
硫酸与碳酸钠反应 硫酸 + 碳酸钠 → 硫酸钠 + 水 + 二氧化碳 H₂SO₄ + Na₂CO₃ = Na₂SO₄ + H₂O + CO₂↑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 氢氧化钠 + 氯化铁 → 氢氧化铁 + 氯化钠 3NaOH + FeCl₃ = Fe(OH)₃↓ + 3NaCl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 氯化钠 + 硝酸银 → 硝酸钠 + 氯化银 NaCl + AgNO₃ = NaNO₃ + AgCl↓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 + 水 + 二氧化碳 CaCO₃ + 2HCl = CaCl₂ + H₂O + CO₂↑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CuSO₄ + NaOH = NaSO₄ + Cu(OH)₂↓
复分解反应知识总结
类别 说明
反应特点
  • 反应物必须是可溶的(酸参与反应时可不溶)
  • 元素化合价不变
  • 属于离子反应
常见类型
  1. 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例:HCl + NaOH = NaCl + H₂O
  2. 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例:2HCl + Na₂CO₃ = 2NaCl + H₂O + CO₂↑
  3. 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例:3NaOH + FeCl₃ = Fe(OH)₃↓ + 3NaCl
  4. 盐1 + 盐2 → 新盐1 + 新盐2
    例:NaCl + AgNO₃ = AgCl↓ + NaNO₃
注意事项
  • 不是所有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反应
  • 必须同时满足"反应物可溶"和"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水"
  •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置换反应

1种化合物与1种单质反应生成另1种化合物和另1种单质

一般形式:A+BC=B+AC

反应类型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酸 锌 + 盐酸 → 氯化锌 + 氢气 Zn + 2HCl = ZnCl₂ + H₂↑
金属与盐溶液 铁 + 硫酸铜 → 硫酸亚铁 + 铜 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氢气还原氧化铜 氢气 + 氧化铜 → 水 + 铜 H2 + CuO =(Δ) H2O + Cu
制水煤气 水(蒸气) + 碳 (高温) 一氧化碳 + 氢气 H₂O + C (高温) CO + H₂

常见物质颜色

物质类别 物质名称 化学式 颜色特征 备注
固体颜色 高锰酸钾 KMnO₄ 暗紫色 溶于水呈紫红色
二氧化锰 MnO₂ 黑色粉末 催化剂常用
氧化铜 CuO 黑色粉末 与酸反应变蓝
铁粉 Fe 黑色 纯铁块为银白色
S 淡黄色 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氯酸钾 KClO₃ 白色晶体 制氧气原料
溶液颜色[1] 硫酸铜溶液 CuSO₄ 蓝色 浓度不同颜色深浅变化
氯化铁溶液 FeCl₃ 黄色 铁盐溶液典型颜色
硫酸亚铁溶液 FeSO₄ 浅绿色 亚铁盐特征颜色
高锰酸钾溶液 KMnO₄ 紫红色 强氧化性
沉淀颜色 氢氧化铜 Cu(OH)₂ 蓝色絮状 遇酸溶解
氢氧化铁 Fe(OH)₃ 红褐色 胶状沉淀
碳酸钙 CaCO₃ 白色固体 石灰水变浑浊产物
硫酸钡 BaSO₄ 白色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
氯化银 AgCl 白色沉淀 见光分解变黑
特殊颜色 Cu 紫红色金属 灼烧生成黑色CuO
氧化铁 Fe₂O₃ 红棕色粉末 铁锈主要成分
四氧化三铁 Fe₃O₄ 黑色固体 磁铁矿主要成分

有机化合物

烷类 烷烃 碳-碳皆为单键 甲烷 CH4
环烷烃 环丁烷 C4H8
烯类 烯烃 含有碳-碳双键 乙烯 C2H4
环烯烃 环丙烷 C3H4
炔类 炔烃 含有碳-碳三键 丙炔 C3H4

CH3C≡CH

环炔烃 环丁炔 C4H4
芳香烃类 含有一个或者多个苯环 乙烯基苯 C8H8
分子主链上接有羟基 甲醇 CH3OH
分子主链上接有醚基 甲醚 CH3OCH3
分子主链上接有醛基 甲醛 CH2O

HCHO

分子主链上接有酮基 丙酮 CH3COCH3
分子主链上接有羧基 丙酸 C3H6O2

CH3CH2COOH

分子主链上接有酯基 甲酸甲酯 C2H4O2

HC(O)OCH3

特别:Ciência física 和 Chemistry

1.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本质区别 宏观 没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粒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化学键保持不变)

粒子间空隙、位置可能发生变化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变化(化学键发生断裂和重新形成)

变成了新物质的粒子

外观特征 多表现为状态、形状的变化 常伴随颜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及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

判断依据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键是否变化)
联系 化学变化中通常都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
本质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别 动 :)
这 里 让 我 来 :)

--Lemon留言) 2025年3月22日 (六) 22:41 (CST)

你说的对,但生成结晶水合物是化学变化
--NASbw2006033留言) 2025年3月27日 (四) 00:22 (CST)

我就编辑我就编辑我就编辑我就编辑-- from (黄金咕咕) [留言] 2025年3月27日 (四) 08:58 (CST)

⬆️你是黄金辑辑--NASbw2006033留言) 2025年3月28日 (五) 23:58 (CST)

笑死我了-- gsd(16岁啦)『留言|贡献』 2025年4月13日 (日) 18:00 (CST)

你说的对,但是我没编过什么结晶水合物
––Lemon留言) 2025年3月28日 (五) 20:29 (CST)

那必须得控制你了,我的复习资料已经看不懂了—-𝒶𝒾𝓃𝓎 𝓪𝓽 2025年3月29日 (六) 10:02 (CST)

哦对原来这是初中化学复习页面。––Lemon留言) 2025年3月29日 (六) 18:12 (CST)

为什么不去讨论页面留言呢。--NASbw2006033留言) 2025年3月29日 (六) 23:25 (CST)

这里就相当于群发呀 ––~~~~

?加nowiki干什么,匿名留言吗--NASbw2006033留言) 2025年4月9日 (三) 23:20 (CST)

  1. 含Cu²⁺→蓝色,Fe²⁺→浅绿色,Fe³⁺→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