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如何操控您的手指

来自EaseCation Wiki

在开始学习本页面内容前,你需要具备以下基本常识和技能:

  • 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
  • 基础的逻辑思考能力
  • 基本的生物学常识
  • 基本的数学常识
  • 熟悉中文
  • 充足的时间

若你对此页面内容感到困惑,也许这篇教程并不适合你。

EaseCation
60*60px
人类研究中心
欢迎回来

第一章节 脑

大脑,又被称作端脑,是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分。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大脑外侧裂起自半球底面,转至外侧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状裂由后部向前连顶枕裂,向后达枕极附近。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枕叶以及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另外,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大脑 基本结构

在此文,大脑包括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

大脑皮层

在大脑内部,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这些神经元在皮层中的分布具有严格的层次,大脑半球内侧面的古皮层分化较简单,一般只有三层:

  1. 分子层
  2. 锥体细胞层
  3. 多形细胞层

在大脑半球外侧面的新皮层则分化程度较高,共有六层:

  1. 分子层(又称带状层)
  2. 外颗粒层
  3. 外锥体细胞层
  4. 内颗粒层
  5. 内锥体细胞层(又称节细胞层)
  6. 多形细胞层

大脑皮层属于新皮层,包括了前文所讲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即脑岛)。

皮层下结构

在大脑皮层之下的结构被称作皮层下结构,其包含基底神经节、杏仁核与海马体:

  • 基底神经节
    1. 纹状体:纹状体由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组成。壳核与苍白球合称豆状核,尾状核与壳核合称新纹状体,苍白球又称旧纹状体。
    2. 屏状核
    3. 伏隔核
  • 嗅球
  • 杏仁核
  • 海马体(属于古皮层)

间脑 基本结构

在此文,间脑包括丘脑、下丘脑和垂体。间脑位于中脑之上,两大脑半球之间,左右各一,其间的室腔为第三脑室。结构较复杂,有人将后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划为独立于丘脑的结构。

丘脑

丘脑,又称背侧丘脑,负责处理从中枢神经系统的其余部分到达大脑皮层的大部分信息,拥有多达50个丘脑核团。

  1. 丘脑枕
  2. 后丘脑:包括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等,前者是听觉传导路的中继核,后者是视觉传导路的中继核。
  3. 上丘脑:包括松果体、缰核等
  4. 底丘脑:包括丘脑底核

下丘脑

下丘脑负责调节自主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其重要核团包括:

  1. 视交叉
  2. 视上部:包括视交叉上核、视上核和室旁核等
  3. 结节部
  4. 乳头部:包括乳头体等

垂体

垂体为一悬垂于脑的底面的卵圆形小体,通过漏斗柄与下丘脑相连,是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

中脑 基本结构

在此文,中脑包括顶盖和大脑脚。第四脑室在中脑已缩窄成细管称中脑水管,管的后方称顶盖,管的腹侧是大脑脚。每侧大脑脚又被斜位的黑质分为背侧的被盖和腹侧的脚底。

顶盖

顶盖,又称四叠体,位于中脑背侧部,由两对圆形小丘组成,分别称为上丘和下丘。

大脑脚

大脑脚包括:

  1. 被盖:包括腹侧被盖区,内有含多巴胺等多种递质的神经元
  2. 黑质:包括黑质致密部,内含多巴胺能神经元和胆碱能神经元;以及黑质网状部
  3. 网状结构
  4. 红核
  5. 大脑脚底

脑桥 基本结构

在此文,脑桥包括脑桥基底和脑桥被盖。

  • 脑桥基底
  • 脑桥被盖
    1. 网状结构
    2. 蓝斑

脊髓 基本结构

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椎管内,前端枕骨大孔与脑相接,外连周围神经,31对脊神经分布于它的两侧,后端达盆骨中部。

脊髓膜

脊髓外面被覆有三层结缔组织膜,称脊膜,由内向外依次为脊软膜,脊蛛网膜和脊硬膜。脊蛛网膜与软膜之间形成相当大的腔隙称为脊蛛网膜下腔,充满脑脊液。脊硬膜与蛛网膜之间形成狭窄的硬膜下腔,充满淋巴。其形态呈上、下略扁的圆柱状,末端称为脊髓圆锥,具有两个膨大部,称颈膨大和腰膨大(盆神经、尾神经和脊髓圆锥及终丝共同形成马尾);从横切面上看,中央为蝴蝶形灰质,周围由白质组成。灰质中央有中央管。灰质向后外突出的部分为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相连,内含中间神经元;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为前角,内含运动神经元,其纤维构成脊神经前根;侧角内含植物性神经元。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按位置可分前索、侧索和后索,分别把脑和脊髓及脊髓内各段联系起来。

功能

  1. 传导功能,全身(除头外)深、浅部的感觉以及大部分内脏器官的感觉,都要通过脊髓白质才能传导到脑,产生感觉。而脑对躯干,四肢横纹肌的运动调节以及部分内脏器官的支配调节,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传导才能实现。若脊髓受损伤时,其上传下达功能便发生障碍,引起感觉障碍和瘫痪。
  1. 反射功能,脊髓灰质中有许多低级反射中枢,可完成某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肌肉的牵张反射中枢,排尿排粪中枢、性功能活动的低级反射中枢,跖反射、膝跳反射和内脏反射等躯体反射。

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都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的。当脊髓突然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会产生暂时性的脊休克。脊髓损伤可中断某一水平的生理功能。目前由于医学进步,许多脊髓损伤病人已有可能恢复其生理功能。

第二章节 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功能组成。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最主体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其位置常在动物体的中轴,由明显的脑神经节、神经索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有机地构成网络或回路;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储存和加工信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支配与控制动物的全部行为。

外周神经系统(PNS)

由核周体和神经纤维构成的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及神经终末装置等组成。从解剖学上,常将其分为三部分: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其功能为将外周感受器和中枢神经系统连起来。